中国治沙劳模殷玉珍获“2020—2021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奖”******
中新网鄂尔多斯11月20日电 (记者 李爱平)“得知自己获奖,内心非常激动。”20日下午,殷玉珍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家中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殷玉珍是中国治沙劳模,11月19日,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南昌年会开幕,她荣获“2020—2021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奖”。不过,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原因,她未能到现场领奖。
殷玉珍告诉记者,“主办方已经通知到我了,非常遗憾,未能到现场。”
官方资料显示,在过去37年间,殷玉珍通过在毛乌素沙地种树,不仅在家乡筑起一道7万亩的“绿色屏障”,近年还发展起了旅游业,生产的小米等也成了这名农村妇女的“新品牌”,她先后获国内外各类奖项100多项。殷玉珍此次获得“2020—2021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奖”,与她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分不开。
总面积4.22万平方公里的毛乌素沙地,三分之二在鄂尔多斯境内。作为治沙人,殷玉珍说:“只要看到沙漠中出现绿色,就会有特别美好的心情。”(完)
9000亩高标准农田改造完成 重庆铜梁“巴岳农庄”农事忙******
(新春走基层)9000亩高标准农田改造完成 重庆铜梁“巴岳农庄”农事忙
中新网重庆1月16日电 (张旭)宜机化(适合机械化作业)改造的成片良田、蔬菜大棚、蔬菜挑选中心……隆冬时节,重庆市铜梁区侣俸镇、少云镇等地,大棚里的番茄、青椒恣意生长,田间各种机械正在作业,竟是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
上述情形,是重庆市铜梁区“巴岳农庄”试点建设的一个缩影。据重庆市铜梁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副主任戴安勇16日介绍,“巴岳农庄”的部分建设项目中,包括3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目前已完成了其中的9000亩。
图为刘福琼向记者展示自己采摘的辣椒。 张旭 摄在位于侣俸镇保乡村的一处蔬菜大棚里,该村村民刘福琼正在采摘成熟的“螺丝椒”(辣椒的一种)、番茄等,笑得合不拢嘴。她说,每天工作8小时,可获70元工资,遇到出货量大时需加班,加班可获双倍工资。
“螺丝椒可长至一米多高,一年可结果8个月,月月都有活计。”刘福琼说,辣椒、番茄等都是市场佼佼者,价高且畅销,对这份“家门口的工作”充满信心。另外,还有土地入股,可享受分红。蔬菜大棚的负责人周建表示,大棚采用了双层棚,冬可保温,夏可覆上黑膜防晒,利用技术达到增产提质的效果。
图为收获沃柑的村民。 张旭 摄“‘巴岳农庄’不是一个具象的农场、庄园概念。”戴安勇介绍说,铜梁区中稳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在关键环节、关键领域破题革新,重点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及收入分配的深层次问题入手,提出实施“巴岳农庄”试点建设。目前,试点区域涵盖铜梁4个镇17个村,共5.9万亩土地。
戴安勇介绍说,“巴岳农庄”由农户、村集体、国有公司、工商资本、金融资本等共同参与,通过清晰的股权架构、合理的利益分配、规范的运营机制,从而实现多方利益共赢、风险共担的乡村产业发展。
图为正在建设中的高标准农田,一侧放着输水管道的材料。 张旭 摄在少云镇海棠村,村民周笃群指着连片的田地告诉记者,2022年的大旱天气,曾让她险些遭受损失。现在,她的田地以土地入股的方式,被改造为高标准农田,已增配了输水管道、水渠等设施。“希望来年有个好收成。”周笃群说,她除了保底分红和务工收入外,还能享受到盈利(田地丰产)以后的分红。
戴安勇介绍,2023年,“巴岳农庄”将进一步细化完善试点改革相关政策措施,加大农业招商力度,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加快建设一批产业蓬勃发展、环境生态宜居、农民生活富裕的示范性村庄。(完)
图为铜梁区侣俸镇的大棚。(无人机图片) 张旭 摄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